教育网站,北京高校。高校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未来生。在校生。
学校领导/北京中医药大学
职务 姓名党委书记 吴建伟
校 长 徐安龙
常务副 校 长 谷晓红
副 书 记 徐孝、靳琦
副 校 长 乔延江、邬国强、翟双庆、王伟
学术科研/北京中医药大学
科研机构截至2013年,学校设有教育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基地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三级实验室17个。中医内科实验室 | 中医药抗病毒实验室 | 中医养生学实验室 |
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工程中心 |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 |
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基地 |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基地 |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基地 |
中西医结合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中医学与中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心脉病证益气活血研究室 | 糖尿病肾病微型症瘕研究室 | 证候规范化方法研究室 | 中医体质辨识研究室 |
针灸特色疗法评价研究室 | 中药信息工程研究室 | 方剂配伍效应评价研究室 | 脑病中医证治研究室 |
中药经典名方有效物质发现研究室 | 循证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室 |
中药药理实验室 | 神经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 细胞生物化学实验室 | 神经免疫实验室 | 病理实验室 |
中药鉴定实验室 | 中药药理实验室 | 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 中药制剂实验室 | 针灸生物学实验室 |
细胞分子技术实验室 | 微生物与免疫实验室 | 中药分析实验室 | 中药化学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中医内科学实验室 | 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实验室 |
来源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合计 | 中标经费 (万元) |
国家973课题 | 2 | 5 | 2 | 9 | 2718 |
国家863课题 | 0 | 1 | 0 | 1 | 98 |
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 | 4 | 0 | 1 | 5 | 1734 |
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 | 0 | 1 | 19 | 20 | 8598 |
国家“十一五”中医药行业专项 | 1 | 4 | 1 | 6 | 1650 |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 | 2 | 2 | 4 | 8 | 1259 |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 1 | 0 | 1 | 2 | 13 |
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 0 | 1 | 0 | 1 | 200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 30 | 28 | 28 | 86 | 2338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1 | 0 | 0 | 1 | 900 |
教育部重大、培育基金项目 | 1 | 1 | 0 | 2 | 80 |
教育部重点项目 | 1 | 2 | 0 | 3 | 28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 | 3 | 4 | 9 | 16 | 96 |
教育部新教师基金课题 | 8 | 8 | 7 | 23 | 83 |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 | 4 | 3 | 3 | 10 | 500 |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 | 0 | 1 | 0 | 1 | 300 |
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 | 0 | 0 | 1 | 1 | 5 |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 | 0 | 1 | 0 | 1 | 2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课题 | 2 | 0 | 2 | 4 | 1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 20 | 8 | 13 | 41 | 220 |
非教育系统留学回国人员项目 | 0 | 1 | 0 | 1 | 5 |
其它部委课题 | 2 | 4 | 9 | 15 | 86 |
北京市攻关项目 | 1 | 0 | 0 | 1 | 30 |
北京市教委项目 | 4 | 6 | 6 | 16 | 1020 |
北京市自然基金课题 | 2 | 5 | 6 | 13 | 134 |
北京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 | 0 | 1 | 1 | 2 | 10 |
北京市教育规划课题 | 1 | 1 | 1 | 3 | 6 |
自主课题中青年教师课题 | (-) | (-) | 106 | 106 | 400 |
自主课题中研究生课题 | (-) | (-) | 88 | 88 | 100 |
校级课题 | 106 | 176 | 83 | 365 | 127 |
合作课题 | 28 | 55 | 36 | 119 | 2190 |
横向课题 | 29 | 27 | 21 | 77 | 3304 |
合计 | 253 | 346 | 448 | 1047 | 28245 |
- 馆藏资源
- 学术期刊
办学规模/北京中医药大学
截止2013年,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9279人,其中本专科生6108人,硕士研究生2507人,博士研究生664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占34.2%,境外学生占13.3%。另有继续教育学员3826人,远程教育学员16010人,全校各类在校生达29115人。院系设置截止2013年,学校共设有10个专业院系,另设有国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等教学机构,在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10个本科专业招生。基础医学院 | 中药学院 | 针灸推拿学院 | 管理学院 | 护理学院 |
人文学院 | 国际学院 | 台港澳中医学部 | 继续教育学院 | 远程教育学院 |
- 附属院所
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 | 王新月 |
中药学教学团队 | 张冰 |
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团队 | 李宇航 |
一级学科 | 中医学 | 中药学 | |||
---|---|---|---|---|---|
二级学科 | 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诊断学 | 方剂学 | 中医内科学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中药学 | 中医临床基础 | 针灸推拿学 | 中医医史文献 | 中医外科学 | |
中医骨伤科学 | 中医妇科学 | 中医儿科学 | 民族医药 | 中医五官科学 |
中医临床基础 | 中医医史文献 | 中医外科学 | 中医药管理 | 中医人文学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中医学 | 中药学 | 中西医结合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外科学 | 中医骨伤科学 | 中医妇科学 | 中医儿科学 | 中医五官科学 |
针灸推拿学 | 民族医学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中药学 | 全科医学 |
中医学 | 中药学 | 中西医结合 |
中药学 | 中医诊断学 | 伤寒论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基础学 |
中医诊断学 | 中药药理学 | 药用植物学 | 中医内科学 |
方剂学 | 中医内科学 | 中药化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伤寒论 | 中药鉴定学 | 中药药剂学 | 中医儿科学 |
经络腧穴学 | 中医诊断学 |
历届英才/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国强:卫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啸宏:卫计委党组成员、卫计委副主任
吴 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志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毛群安:卫计委宣传司司长、卫生部新闻发言人
方来英:北京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
房书亭: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
李振吉: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龙致贤: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董建华: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炎: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莘农: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应秋: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王绵之:著名中医学家、方剂学科创始人、首届国医大师
颜正华:著名中医学家、中药学专家、首届国医大师
王玉川:著名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
孔光一: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 琦:中医体质学学科创始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高学敏: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其成:著名国学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
姜良铎:著名中医学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顾海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汪 建: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许树强: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院长
李 宁: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
陈 誩: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党委书记
刘清泉: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王笑民: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
王耀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李澎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
田金洲:长江学者
刘建平: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高 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
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人文系教授
徐文兵:著名中医专家、出身中医世家
安阿玥: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卓小勤: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卫生法学人士
翁维健: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养生保健学会副会长
学校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位于祖国的首都,祖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较高级)实验室14个。学校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有教育部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截至2011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各类在校生总数为27635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9339;研究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为33%;境外学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为15.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3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如今,先后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5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与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302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了军地合作的新领域,构建了军地合作的新模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高职部、体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学机构。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工商管理学、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9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中医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中药方向、针灸推拿方向、针推康复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医院管理方向等9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截至2009年底,学校各类在校生总数为23262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10660;研究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为28.9%;境外学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为16.6%。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6个,部局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较高级)实验室9个。学校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创办于1958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方医院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2006年,北京冶金医院正式划转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建于1958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容量注射液GMP认证。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连续三次被审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
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3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近年来,先后与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3个合作项目,与境外45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北京中医药大学在网大教育发布的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列全国各大学第51位,并在医药类院校排名中位列全国第2。在201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位列两岸四地各名校第71位,在中国内地各大学中位列第45位。
校园文化/北京中医药大学
校训释义校训:“勤求博采厚德济生”
“勤求博采”:语出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现用以表示我校师生要做到勤奋研求,广博采搜,汇通中西,学贯古今。此4字集中讲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厚德济生”:厚德,语出《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济生四字合而表示师生要宽厚仁爱,品德高尚,以仁术普济苍生,全面服务社会。此4字主要讲品德修养、做人、做事。
以上八字还寓含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标图案由蛇、手杖、杨柳枝和心形外框组成。
标志中央“蛇与手杖”图案是国际通行的医药卫生标志。蛇象征智慧。手杖变形为针形,象征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融合。杨柳枝象征生命和吉祥,也是天然药用植物的代表,并寓意中医药人才的茁壮成长。蛇与手杖、交叉的杨柳枝分别组合成英文字母“B”和“U”的形状,是校名中“Beijing”和“University”的缩写,突显我校的地域特征和高等医学教育的特色。心形外框顶部镂“BUCM”,是英文校名“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的缩写。图案选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红色象征阳光,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海洋和天空。
标志的整体寓意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德行和智慧培育英才,以仁爱之心包容四海,以中国医药造福人类。
校歌歌词
《承诺》
今天是桃李 明天是硕果
京华的殿堂升华我们的寄托
走进了学府 我们认真求索
用百家医术 积淀身上的职责
今天是烛光 明天是星座
圣贤的智慧启迪健康的使者
走上了社会我们不做过客
为百姓造福 张扬博爱的人格
向祖国承诺 向人民承诺
勤求博采永远是我们的选择
丹心传承岐黄
汗水浇灌杏林
妙手把握苍生的脉搏
今天是烛光 明天是星座
圣贤的智慧启迪健康的使者
走上了社会我们不做过客
为百姓造福
张扬博爱的人格
向祖国承诺 向人民承诺
勤求博采永远是我们的选择
丹心传承岐黄
汗水浇灌杏林
妙手把握苍生的脉搏
向祖国承诺 向人民承诺
厚德济生永远是我们的本色
丹心传承岐黄
汗水浇灌杏林
仁术呵护美好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
校区设施/北京中医药大学
房山高教园校区(新校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北京中医药大学已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征地1433亩,校园内建设规模4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毗邻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2011年10月3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在房山良乡高教园区举行奠基仪式。2013年9月8日,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东院学生宿舍、食堂、公共教学楼等首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实现2015年秋季学期首批学员入驻办学和2016年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办学主体搬迁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和平东桥校区(西校区)占地约400亩,主攻专业包括临床,管理,法学,英语,研究生,博士生,针灸推拿,毗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
有两座食堂楼,包括旧食堂,新食堂,分为一楼二楼三楼可点餐,清真食堂,可同时容纳万人吃饭。
教学楼若干,包括白楼,前楼,基础医学院楼,科研楼,针院,管院,人文学院,药厂共64教室。
宿舍楼有十三层学生公寓,工字型,内设电梯,榴缘公寓,其他若干,学一楼至学六,国际学院等。
实验楼若干,基础医学院,针灸学院,人文学院模拟法庭等设施。
望京校区(东校区)主要为中药学院、护理学院和国际学院,有中药实验室、护理楼、国际学院楼。此外有学生公寓,小花园,国际学院预科,毗邻中央美术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院校。
历史沿革/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学院1956年,学校于北京市海运仓成立,隶属于原卫生部。
1960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六十四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为五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之一。
1971年7月至1977年11月与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合并,保留学院名称和建制。
1978年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2000年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教育部。
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